1、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
2、某报创刊以来,一向持论公允,所以人人爱读它。
3、它们坚持论资排辈,而不是论绩效来晋升.
4、韦著《孙中山》的最大特点是持论公允。
5、‘照会关于沪军都督人选,理应事先协商,持论公允’。
6、偏鲁叔陵与他辩难,却是独出己见,持论明通,转使贾黄两宿儒无词可驳,也不免应对支吾。
7、全书以历史主义学派对以往历史抱以“同情的理解”的史观进行理论分析,注重历史情势,持论公允,见解深刻。
8、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侵略中国东北——这应该是相当接近历史真实、持论公允的解释。
9、朱正对鲁迅的一生及其作品十分熟悉,对鲁迅的亲友和政敌等皆如数家珍,持论公允。
10、一个学者,一旦由一己之利出发,又如何能站定客观中正的立场,持论公允呢?于立生(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