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郭沫若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高屋建瓴,雄浑奔放。
2、郭沫若认为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以自牧是文坛三绝。
3、第二节郭沫若受“民族观”大转向的影响,加入狂热的造神运动大潮,借助“毛*席万岁!
4、郭沫若称赞周*来“思考事物的周密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如电火行空”。
5、纵容军人,使他们跋扈飞扬、横暴无耻的,不正是日本资本家吗?郭沫若。
6、成仿吾、郁达夫、郭沫若1923、1924年都回国了,后期创造社的我、李初梨、彭康、朱镜我、李铁生五人,一起在1927年10月回国,直接回上海。
7、1921年4月3日,郭沫若和成仿吾从日本抵达上海,他俩是为出版同人刊物的计划而来的。
8、该书认为,《李白与杜甫》“扬李抑杜”,固然与郭沫若富于浪漫气质有关;但同时也应看到,恰好***也“扬李抑杜”。
9、抗战爆发,郭沫若写了一篇文章,深以苦住北平的周作人为念,并有“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推崇话。
10、***评价长联“从古未有,别创一格”,董必武、陈毅、郭沫若均题诗赞誉大观楼和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