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魏晋以后“胡马度阴山”带来了“吞刀吐火”杂技百戏。
2、当时不仅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大,就连乐舞百戏的发展也形成了两次高潮。
3、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4、“兴化戏”,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5、隋唐时百戏繁荣,当时表演都设于寺庙之内,各寺院中的“戏场”及后世的“庙台”,都成为演出百戏的剧场。
6、弋阳腔可不就是江西的嘛,百戏之祖的昆曲也曾取其部分音腔,明白了。
7、清代时期,元宵节在原有的活动——夜间燃彩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
8、他每次出行,都乘坐文轩,羽幢青盖,身着锦衣玉带、脚蹬长筒皮靴、佩着利刃的卫士夹在两边保护,厨役、优伶、百戏等紧紧相随,总共数万人,声势浩大,尘埃蔽天。
9、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
10、赛灯会的花灯争奇斗艳,夺人眼目,艺人戏子更是使尽浑身解数,百戏同开,弦管齐鸣,一时观者如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