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见领袖”的勇气和责任感,在彼此呼应和驳难中,有时会与刚愎自用、党同伐异联系在一起。
2、这一问引发了孔子师徒的一番争论,从“师徒驳难”中,也看出当时孔子的思想动向和政治主张。
3、可能是因为年深月久,风雨洗刷,石柱上的字迹斑驳难辨。
4、阐释对象时必须兼及前人已有的论述以及后人可能的驳难,故感觉八面受敌,如履薄冰。
5、举凡学术上的实名举报,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公开的学术批评和学术质疑,也可以看做是一次袒露在公共平台之上的驳难和答疑。
6、这就给政治课老师出了道难题,即使他们传授的是绝对真理,也要先放下架子,引进讨论机制,与学生充分交流、相互驳难,最终说服对方。
7、可以听到校内外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只要你有自信和才华,还可以与他们对话与驳难。
8、学界固然需要百家争鸣,但学术自由不是可以不负责任地乱说,争鸣驳难也必须建立在有专业学养、对社会公正保持起码敬畏的基础之上。
9、另一个是为了使河水通畅顺流入海,是开浚海口还是修筑大堤?康熙不妄加论断,而是命双方在乾清门进行御前辩论,各申己见,互相驳难。
10、在三十年波澜壮阔的画卷里,它成功地解决了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阐明了姓“公”还是姓“私”的驳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