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ăn

拼音
jì diăn
注音
ㄐㄧˋ ㄉㄧㄢˇ

祭典的意思

词语解释

祭典jì diăn

  1. 古代记载有关祭祀制度的典籍如《礼经》等。

  2. 古代祭祀专书亦有以“祭典”命名者如《隋书·经籍志一》着录晋范汪撰祭典三卷。

  3. 祀典。祭祀的礼仪法度。

引证解释

  1. 古代记载有关祭祀制度的典籍,如《礼经》等。按,此句见今《礼记·祭法》

    《国语·楚语上》:“祭典有之曰:‘国君有太牢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汉书·律历志下》:“祭典曰:‘ 共工氏 伯九域。’”颜师古 注:“祭典《礼经》《祭法》也。”
    《孔子家语·庙制》:“祭典云:‘昔 有虞氏 祖 顓頊 而宗 尧。’”

  2. 古代祭祀专书亦有以“祭典”命名者如《隋书·经籍志一》著录 晋•范汪 撰祭典三卷。

  3. 祀典。祭祀的礼仪法度。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脩祭典。”
    孔颖达 疏:“当脩祀典及祭山川之事。”
    《隋书·音乐志下》:“肃祭典,协良辰。具嘉荐俟皇臻。”
    《旧唐书·音乐志三》:“坎泽祠容备举坤坛祭典爰伸。”
    吴组缃 《山洪》十一:“他们正在跪拜。祭典到了最后的节目了。”

国语辞典

祭典jì diăn

  1. 祭祀的礼仪法度。

    《礼记·月令》:「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

  2. 古代记载有关祭祀制度的典籍。

    《国语·楚语上》:「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

网络解释

祭典

1.古代记载有关祭祀制度的典籍,如《礼经》等。 2.古代祭祀专书亦有以"祭典"命名者,如《隋书.经籍志一》着录晋范汪撰《祭典》三卷。 3.祀典。祭祀的礼仪法度。

祭典的字义分解

  • 祭 [ jì ] 1.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 祭奠。祭礼。祭灵。祭典。祭扫。 2. 供奉鬼神或祖先。 祭祖。祭天。祭祀。祭灶。 3. 使用(法宝)。 祭起一件法宝。 祭 [ zhài ] 1. 姓。

  • 典 [ diǎn ] 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 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2. 标准,法则。 典章。典制。典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3. 指典礼。 盛典。大典。 4. 主持,主管。 典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典狱。 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 典卖。典押。典契。 6. 姓。

祭典造句

1、祭典上的礼生通常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是小学童们的最高目标。

2、“巴拉冠”不仅是卑南人举行祭典的地方,也是训练青年人的场地,它分成少年会所和青年会所。

3、原本载运猪只的货车要去坪林参加祭典,小黑猪疑似要来场“死前大逃亡”,才撞破护栏跳车。

4、依然是漫山的黄叶,风一过犹如枯蝶般翩翩起舞。--那是多少死亡造就的美丽祭典?枯荣和生死,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沧月

5、对此,台当局“原民会主委”林江义表示,丰年祭当然不是以供观光客欣赏为主要目的,民众应该抱着尊重的心,不要破坏祭典严肃的气氛与流程。

6、据介绍,深圳和香港新界的乡村,都有“打蘸”的传统和习俗,建蘸是地方上一种还愿酬神之大规模祭典仪式,主要是恭贺太平盛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7、18日,阿美族丰年祭在*弯新北市市民广场举行,2500名穿着传统服饰的阿美族人参加祭典,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8、在“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一场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接财神祭典,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参与人数突破3万人次。

9、马英九说,缅甸10万英灵在海外飘泊70年总算回家,今年“九三军人节”的秋祭典礼上,一定要再表彰一次,让民众知道他们的重大贡献。

10、(普兰店市),18、庄河过端午(庄河市),19、大连春节习俗(市艺术馆),20、旅顺放海灯习俗(旅顺口区),21、大连海神娘娘祭典(市艺术馆、市艺研所)。

祭典的相关词语

【祭典】的常见问题

  1. 祭典的拼音是什么?祭典怎么读?

    答:祭典的拼音是:jì diăn
    点击 图标播放祭典的发音。

  2. 祭典是什么意思?

    答:祭典的意思是:①.祭祀的礼仪法度。②.古代记载有关祭祀制度的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