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开始重新恶补中国知识,以一位汉学家的身份来到陪都重庆出任英国驻华使馆的科学参赞。
2、抗战胜利后,川教院师生积极为把学校改为陪都大学而奔走,终因国民政府的垮台而告终。
3、中原地区作为西汉陪都、东汉京师所在地与西汉京师关中长安,皆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4、作为战争期间充当陪都的一份遗产,重庆仍旧是中国的武器制造业中心。
5、郑勇说,这道菜推出后,在陪都时期深受当时的文化名流欢迎,郭沫若、秦怡、张瑞芳等七位文化界名流常常点这道菜。
6、其中,诸侯国都2次,封建割据政权3次,以陪都面貌出现1次,以我国北方地区性立国定都1次,作为全国政治中心5次等。
7、十一、这样既可以减轻北京城市的总体压力,又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管理,并能促进陪都地区的经济发展。
8、洛阳自西周成王时开始营建,到东周时正式迁都于此,历时数百年之久,有定为陪都的政治基础。
9、三百多年前大汉武帝南征北战,东讨西伐,不仅仅平定天下动乱,还拓疆万里,为京都设立了四大陪都,分别是东都长海城,南都金岭城,西都天方城,北都盛京城。
10、第四册《冥行者独语》,乃是潘伯鹰先生抗战入川,四十年代客居“陪都”重庆写下的世情人生、哲理感悟短文,包括另一专栏《中边录》的文章,皆短小精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