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论:近远中向咬合关系对咀嚼运动有明显的引导作用。
2、下颌宽,轻微的下颌突出式咬合.
3、还有各种原因所致的过度咬合力,也会使牙异常移动,而使牙龈退缩。
4、髁突形态发生非对称性改建、关节窝形态及髁突在颅面部的相对空间位置也随之发生适应性改变,以适应不同咬合功能的改变。
5、在咀嚼过程中,由于咬合压力的作用或牙龈退缩导致食物碎块或纤维楔入相邻牙的牙间隙内的现象,称为食物嵌塞。
6、结论:该模型可以用于咬合力改变对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
7、医学专家指出,儿童1岁以后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的口腔健康检查,检查有无龋齿、牙龈及口腔软组织健康状况、牙列和咬合情况以及牙发育情况等。
8、“窝沟封闭”就是把封闭材料涂布于牙冠咬合面、颊舌面的窝沟点隙,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预防窝沟龋。
9、刷前牙舌腭面时,牙刷毛束尖直接放在牙齿的舌腭面,上牙向下拉,下牙向上提,刷后牙咬合面时将牙毛放在咬面上,前后来回刷。
10、牙周炎的治疗,首先应针对局部刺激因素,可作龈上洁治术或龈下刮治术,必要时调整咬合、消除食物嵌塞和纠正不良修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