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入关前即已实行度牒制度,康熙初限制寺观及僧道数量,雍正时期,放松对僧道管理,度牒失去效力。
2、王常月广授度牒,还长途跋涉到江苏茅山,湖北武当山传戒,于是,龙门风教遍于天下。
3、事若不成,有死而已,要这度牒何用?
4、乃有求奉佛教者,明帝准其披剃,给度牒为沙门,女僧亦同,名曰尼,此僧徒之肇端也。
5、还要求我们一定要谨记这是天国的度牒。
6、中州僧众不纳度牒,今日削发为僧,明日长发为民,任自为之。
7、如今只留得一个箍头的铁界尺,一领皂直裰,一张度牒在此。
8、东坡料定明岁必然大饥,因又奏请朝廷,免上贡米一半,又多乞度牒,预先籴米,以备明年出粜。
9、线索倒是有,查到那这倭奴商人与倭奴的空休使僧有倒卖度牒之嫌。
10、为了证实自己的身份,中通还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只不过姜思文并没有见过道士的度牒应该是什么样子,并不知道这份证件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