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子房室下区,子房壁外方的维管束已可清楚的确认出心皮背束、隔膜束及胎座维管束。
2、对两系杂交稻穗颈节维管束特征及其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
3、结果表明,维管束数目与一、二次枝梗数及颖花数有密切关系。
4、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颖花负荷量、总库容负荷量均与汕优63相当.
5、所有维管束都互相连通,因而得以迅速而有效地完成器官之间的运输。
6、十一、植被组成种类尚称丰富,计有维管束植物91科273属349种,其中野生植物204种,栽培植物145种。
7、前者的维管束进入子房壁,后者的维管束进入子房的中轴,形成胎座维管束。至延长部后,胎座维管束逐渐消失。
8、“韧皮部结”的发育直接来源于原形成层,发生在维管束分叉处,一般成对出现。
9、REP1调节内稃的属性和发育。REP1在花发育早期只在内稃原基表达,而在花发育后期迅速扩散到雄蕊和内外稃的维管束中表达。
10、在此,寄主在类菌体膜中把根瘤菌包裹起来,并形成与根的维管束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