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哭”的词语
共 89 条词语
-
古代国君的丧礼之一。壶,漏壶。语本《礼记·丧大记》:“君丧,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壶,雍人出鼎,司马县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县壶。”郑玄注:“代,更也。未殡,哭不絶声,为其罢倦,既小敛,可以为漏刻分时而更哭也。”[查看详情]
-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怮哭而反。”后遂以“穷途哭”等喻指对世事极度悲观。[查看详情]
-
提高嗓门又哭又叫。[查看详情]
-
即苦主。命案中被害人的家属。[查看详情]
-
大声哭泣。[查看详情]
-
脸上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查看详情]
-
孝子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见《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传·孙皓传》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查看详情]
-
旧俗,客来灵前吊丧,丧主命人号哭以助哀,谓之助哭。[查看详情]
-
京剧音韵指的是京剧独特的语音系统。有的书称京剧音韵为京剧字韵,大体都是指京剧语音系统的意思。[查看详情]
-
就是说爱哭闹,整天哭哭啼啼的,这个词语偏向于贬义,就是有点让人讨厌的意思。[查看详情]
-
在里巷中哭泣。[查看详情]
-
包胥:春秋时楚国大臣申包胥。比喻到别国哀求援兵。[查看详情]
-
哭哭啼啼。[查看详情]
-
悲秋,对着秋风哭泣。[查看详情]
-
(歇后语)假慈悲。也作「猫哭老鼠」。[查看详情]
-
哭泣。[查看详情]
-
①.有丧事时,吊祭的人和守灵的人大声号哭。②.悲哀的样子。[查看详情]
-
见“哭秦庭”。[查看详情]
-
古代丧礼。自死者死日起,哀至则哭,昼夜无时,行卒哭之祭。其后则改为朝夕哭。清制以百日为卒哭之期,今民间则以终七为卒哭之日。[查看详情]
-
哭哭啼啼。[查看详情]
-
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谓产生同情心。[查看详情]
-
一会哭一会笑,形容人的情绪受外在客观影响大,非常容易波动。[查看详情]
-
丧礼仪节。边哭边顿足。[查看详情]
-
吊祭且哀哭之。[查看详情]
-
袒左痛哭。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示。[查看详情]
-
见“哭丧棒”。[查看详情]
-
旧时地方民俗。嫁女时,家人或请人哭送,表示不忍女儿离去。[查看详情]
-
(歇后语)假慈悲。也作「猫哭耗子」。[查看详情]
-
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查看详情]
-
大声哭叫。[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