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迅先生的作品很多都是借古讽今,托物寓意。
2、古代有些咏史诗,喜用借题发挥的手法,多半在借古讽今。
3、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内容。
4、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5、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6、片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借古讽今显然使监察人员感到十分不安。
7、从规范用字的角度说,我们应该写规范的“借故”、“借古讽今”、“凭借”等,不宜写夹用繁体字的“藉故”等。
8、宋元的借古讽今南宋时期,金兵入侵,民族矛盾十分激烈,民众抗金热情高涨,而南宋朝廷却懦弱无能,苟且偏安。
9、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10、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